出府去了。
黎池想一想前世每次考试之后,老师们都是如何说的,再才对黎溏说到:“既已考完,不管结果如何,都已是过去,你去洗漱后吃过饭,就回房蒙头睡上一大觉。”
“嗯,兄长,我知道了。不过我觉得我这次,考得还不错……不!只是我自己觉得的,只是中途没出现意外。”
虽黎溏以两个‘只是‘,表达了他认为此次会试时他认为考得不错,只是他的自我感觉。可事实证明他确实没料错,那种感觉并非是妄想。
会试张榜,黎溏赫然在榜上第十名!
这可比黎池当初估计的,要好上许多了。不过也不奇怪,“敏学,你这次是占便宜了的……”
黎溏确实是占了便宜的,因为最后一场策问,考的主题是南北对外贸易。先不说会试前的那场模拟考时,黎池给他出的策问题就是‘论海关之当下与未来‘,与这次会试的策问题是有些沾边的。
不说之前的会试模拟考,只是黎溏跟着他兄长,在南海商贸司呆的那一年多时间,就比一般考生要有优势了。至少他写出来的东西言之有物,不似大多考生那样,空中起楼阁,雾中看花。
不过黎溏有这种便宜可占,也是一种实力了。
在科考中,会试时基本就已定乾坤了,殿试时若无意外——大多时候都没意外,会试榜上的贡士们,一个进士功名是稳了的。无非是名次的差异,一甲、二甲进士和三甲同进士的区别而已。
作为黎池的亲弟,黎溏当然不会是这个意外。他也没从二甲靠前的位置,跌到三甲同进士里去。
殿试后,皇榜张贴出来,黎溏的名次又往前进几名,从会试时的第十名,成了第四名传胪。
殿试前十的答卷,都是要拿给皇帝看的,因此黎溏这个传胪,自然也是由皇帝亲自点的。若说黎溏的这个传胪,没有皇帝看在黎池面上的原因在,也是不太可能的。
黎池参加传胪大典时,听着殿外自家弟弟唱名的声音,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当初那个头发稀疏枯黄的小孩子,如今也长大了啊!如今已经立业,也该成家了……
如今黎溏已经是进士功名在身,朝中又有黎池这个亲兄长在,他之后的前程也是很为人所看好的。所以黎溏的亲事,让浯阳黎水村的亲人来操办,这是不太可能的,还是得靠黎池这个兄长来为他操心。
不过黎溏的亲事,这事是急不来的,还要慢慢地去琢磨、去相看。
黎溏考中了进士,又在之后的朝考中,考得一等,成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
朝考过后,已经定下以后去向的黎溏,就请了三个月的返乡探亲祭祖假,衣锦还乡回浯阳去了。
……
黎溏离开京城一个多月后,时间进入夏天。某一天,从浯阳老家寄来一封信,带来一个噩耗。
黎池的祖母袁氏,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傍晚,撒手人寰。
黎池颤抖着手,险些没有捏住那一张薄薄的信纸,眼眶泛红地静坐许久后,他最终决定向皇帝递折请假,回浯阳奔丧守孝。
第182章
大燕定制,父母去世,子为父母斩衰三年。祖父母去世,孙为祖父母齐衰一年。
袁氏为黎池祖母,袁氏去世,黎池应辞官丁忧一年,与‘丁忧‘相对的,就是‘夺情‘。
像黎池这样的三品高官,身上又有重要公务的,在上折请求辞官丁忧时,皇帝一般都会让其夺情,不允辞官、只在任上穿麻服丧。
黎池递上丁忧奏折后,贞文帝召见他入宫。
“和周,春季才种下的一茬红薯、玉米和棉花还未收获,你还有公务在身。朕欲为和周夺情,和周可否移孝为忠,强忍伤悲为大燕尽忠?”贞文帝说这话时,带着问询的语气,并非强硬要求,还留下了商量的余地。
“陛下,然而臣哀思甚浓,怕是即使依旧在朝廷当值,也不能安心。臣惊闻噩耗,就想起贞文二十三年返乡探亲,家人送臣归京时,祖母拉着我的手不放,只说‘不知此生,还能否再见孙儿‘……
臣当时哄着祖母道:‘等孙儿下次返乡探亲假,就回来看您。‘可是,臣终究是毁诺了,虽每两三个月都会寄一封家信回去,可却是让祖母等了六年,最终都没能让她再见孙儿一面。
臣心中哀伤与愧疚交杂,实是难以心安,昨夜梦境连连,睡都不能安枕。臣未能让祖母在生前见孙儿最后一面,祖母如今百年作古了,她的孙儿无论如何,都要去送她最后一程的。”
一个人步入老年后,各种身体上的变化,几乎都会移了年轻时的性情。移性的方向大致有两个极端,要么性情古怪、尖酸刻薄,要么宽容大度、慈祥可爱,皇帝亦是一样。
至少此刻在黎池面前的这个皇帝,是宽容大度、慈祥可爱的。
黎池忆及这些年以来,与皇帝的君臣相处,其实用‘君臣相得‘来形容还不甚恰当,皇帝更像是将他当成一个晚辈对待,对他照顾有加。
说是帝王无情
喜欢科举出仕(士)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