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旷也默然,朝中文臣的偏见有多重,他是最清楚的。
孙助教揣摩着老师的神情,慢慢说道:“学生从前就有此意:那沈伯瑾是个可造之材,再过两年,他若能顺利点为举人,老师可愿……”
不等孙助教把话说完,周旷便断然道:“不必等他乡试高中了!凭他造出此物,老夫乐意收这个学生。”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的支持!
第35章 第 35 章
周旷倒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冲动之下做的决定。事实上孙维之前闲聊说起自己在国子监遇到的这个小学生,他就听出了孙维的意思,也有些心动。
他一生饱读诗书,却没能匡扶明君。于朝堂之上他早已死心,于自己最大的憾事就是投注心血培养的最得意的门生,端仁太子吴君乾,没等到继位就殉城了。不过这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让身为老师的周旷既惨然又欣慰。
至于如今这位太子,虽然也聪明,肯用功,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注定不会是规规矩矩的仁慈之君,周旷也没打算去用自己影响他的政见。
人到老年,周旷更加遗憾没有一个继承一身绝学的弟子。关门弟子需要缘分,既要有天分,又要肯用功,还不能有门第之争、钻营之念。连他自己的儿孙都不是这个料子。也正因如此,周旷才一直犹豫到现在。
沈伯瑾各方面都符合他的要求:出身书香之家,蒙恩入国学,行事言谈有度。而且,更要紧的是,他能去体谅农人的不易,在取得功名后还保有怜悯之心。
周旷在读书人中,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人了。
至于他的短处,无非是底子不大好,读书晚了些。不过这在周旷这儿实在算不上什么问题:十三岁就能考中秀才,经他教导,还愁不能追上别人么?十五岁的举人,十八岁的进士,一样是神童!
孙助教听到这应准又惊又喜,但知道老师绝无戏言,回去就把沈瑜叫来交代:“老师听说你造秧马的事,已经点头答应收你这个弟子了,下次休沐你便备好礼,跟我登门拜访吧。”
沈瑜之前就听说孙助教的老师是周旷周老先生,也听孙助教说过若得中举人,会为他引荐。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才成了秀才,就传来这样的消息。造个秧马还有这种好事
编排的想法沈瑜只闪过一念便被他打消了,只恭恭敬敬问孙助教:“学生不过一届秀才,先生先前也只说待秋闱后或能引见,如何入了周老先生的青眼?”
“老师喜欢你当然有他的原因,我这个做学生的也不便随意揣度。你只管跟我来就是了,我还能骗你么”孙助教摆摆手,答得很随意。沈瑜也不多问,接着向他道谢。尽管孙助教不说,沈瑜还是能猜到,这其中有他不小的功劳。
“那就这么定了,你先回去上课吧。”孙助教说。
就当沈瑜以为他要走了的时候,孙助教犹豫了一下,又叫住了他:“还有,注意辈分,往后就要叫师兄了。”
没行拜师礼之前,这不大合礼节。沈瑜刚想这么说,看孙助教说完话依旧站着不动,矜持中含着期待,便眨巴眨巴眼,含笑叫了一声:“孙师兄。”
孙助教满意离开。
沈瑜反复思忖,在学中一字未提,回家后也只拜见祖父,禀明此事。与父亲母亲、家里其他人,也只是含蓄地说:“国子监的助教为我引见了一位先生。”
饶是如此,国子监的助教引荐的,岂不是官宦?宋氏听在耳里,已经念起佛了。好在沈泰此时还没回来,一家人单纯地庆祝。
沈穆既惊且喜,知道这个长孙有出息,可没想到能这么出息,竟入了周学士的青眼。周老先生那是什么人?如今的太子太师!能得他看重,还愁没有好前途?他和沈瑜说话时,都有些哽咽:
“瑜郎出息了,这是难得的好机会,天下多少读书人求而不得。瑜郎拜在周老先生门下,可要更加尽力,他老人家见惯了才子,你那点小聪明,未必能比得了人家,可别让老先生失望了。”
沈瑜早想过这些,干脆地点头。“祖父放心,孙儿一定加倍努力。”
至于六礼,沈和也是给人当先生,家里现成的,挑了上好的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其中顶顶重要的,就是十条干肉的束脩,摆成一盒。沈穆嫌礼轻,还加了两盒点心,自己没舍得用的一块好砚。
等到休沐,沈瑜又换上从没上身的新衣,按秀才的制式打扮好,抱着礼物坐马车前去与孙助教会和。
孙助教还拎着两坛酒。沈瑜见他轻轻松松抱着酒坛登上马车,也不禁咋舌。没想到这位还有这样的臂力。
“老师年纪大了,有时候说话会犯冲,不过想来你也不怕。”孙助教说。
沈瑜点点头。沈穆对他就很严格,他的确不怕听两句责骂。
“对了,我单讳维,字念文。”孙助教又道。两人成了平辈,就可互通表字,以字相称了。
到了周府,看门的小厮似是被吩咐过,迎着两人下了马车,“老爷叫两位直接去正厅。”
周老先生官做得大,弟子也多,可他为人方正古朴,不肯受金银赏赐,之前还与建宁帝当面顶撞,他的家里也显得并不富裕,摆设都是旧物,不过仆役往来规矩,花园里整齐地种了松竹翠柏。
喜欢乱世生存攻略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