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次说到北魏皇帝拓跋焘采纳崔浩建议,置北上的刘宋军队不顾,专心剿灭盘踞在关中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的赫连定大夏势力,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大夏国也寿终正寝,在狂暴中崛起,又在狂暴中没落。
而驻守黄河北岸的北魏冠军将军安颉,本来准备谨遵拓跋焘旨意,首先在黄河北岸集结军队,稳住阵脚,等皇帝在西线大胜后再出击刘宋。但刘宋前线总指挥到彦之志大才疏,贸然派小股部队北渡黄河挑衅,结果一战安颉取得大胜,从而摸清了刘宋虚实,北魏反击战在没有皇帝亲临前线的时候,在冠军将军安颉的指挥下提前开始了。
战争一开始,刘宋军就连丢洛阳、虎牢两处军事重镇,北魏军直扑滑台。刘宋军指挥到彦之肝胆俱裂,要逃跑,可是将军桓护之慷慨陈词,给到彦之写信要求刘宋军队绝地反击。虽然根据上次的分析,桓护之的“慷慨陈词”私心不小,但能说出这种话,也不失武将的英雄气概,否则主帅就坡下驴,就让你充当反击前锋,岂不是九死一生?
当然,到彦之不会为了桓护之这封别有用心的信而把自己置于生死的边缘,眼看形势越发恶化,到彦之准备焚毁战船和辎重,部队从陆路撤回彭城。此时安北将军王仲德劝阻说,“洛阳和虎牢关的相继失守是形势使然,可以预见,不用过度惊慌。但目前索虏离我们还有千里之遥,我们在滑台还有重兵把守,我们应该率领舰队沿水路慢慢回撤,到马耳谷根据形势再做进一步决定不迟。如果现在就舍舟就陆,大批辎重被舍弃不说,士兵士气低落,一旦溃散,难以收拾啊。”
到彦之勉强接受了王仲德的建议,但是没过多久,到彦之还是一把火焚毁了整支舰队,抛弃所有重型装备,快速撤退到彭城。当时军心涣散,将领们劝说驻守彭城的长沙王刘义欣(刘义隆堂弟)放弃彭城,但刘义欣还是表现了相当的血性,坚决不撤退,保存了皇家的一丝颜面。到彦之和王仲德回国后被判有罪,双双入狱,兖州刺史竺灵秀因弃军逃跑被斩首示众。
此时刘宋北伐全线失败,只剩下朱修之独守一个孤城滑台。公元431年春正月,刘义隆派出征南将军檀道济增援滑台。檀道济一面作战,一面前进,艰苦异常,20几日内竟然和北魏军接战30多次,虽然能杀伤不少北魏军,但北魏丹阳王叔孙建派出轻骑兵骚扰檀道济后方,焚毁粮草,随着檀道济战线不断延长,部队缺粮,逐渐窘迫。
檀道济增援部队走到厉城,已无力前进,粮食吃完,遂逐渐撤退。这也说明桓护之当时的建议是痴人说梦,连檀道济救援滑台都不行,那个放弃军队逃跑的竺灵秀如何能做到?到彦之又如何带领主力越过黄河与北魏决战?
就在檀道济粮尽撤兵时,军中又出现了叛徒投降北魏,叛徒报告说檀道济粮尽,于是北魏军紧追不舍,眼看檀道济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不过还是老将军有办法,檀道济心生一计,利用夜晚用沙子代替粮食,一面用大斗秤,一面报出重量,称好的沙子上覆盖上一层粮食,以此蒙骗北魏细作。北魏果然上当,认为檀道济粮食充足,于是斩杀那个告密的叛徒,不敢过分紧逼檀道济军。檀道济得以安全撤回。
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后,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率领全部兵力猛攻滑台。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滑台数月之久,粮食吃完就用烟熏出老鼠果腹。直到2月20日,滑台终于被北魏攻破,毛修之被俘。拓跋焘对朱修之的顽强大加赞赏,不仅厚待朱修之,还把皇室的一个女儿嫁给他。
从拓跋嗣厚待毛德祖,到拓跋焘厚待朱修之,北魏的皇帝对刘宋的顽强守城的勇将都大加赞赏,但是轻松破城的反而屠杀(安颉屠戮洛阳),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不是鼓励敌国将领都拼死抵抗吗?
其实任何帝王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在大业初创时,当然欢迎敌国的叛徒,对其厚待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可是到了即将统一前期,对于敌国叛徒则要严惩不贷,对于顽强抵抗的将领反而要厚待,主要是做给本国将领们看,忠心为国就有好结果。
拓跋嗣和拓跋焘对敌国顽强将领如此厚待并不是他们性格豪爽,而是他们并未把统一全中国作为目标,换句话说,在当时鲜卑人眼里,南方汉人族群和他们鲜卑人还有巨大差异,南方的刘宋帝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如假包换的“外国”,对于兼并这个异族国家的动力就不是那么足。所以厚待顽抗将领对本国大臣的激励作用在拓跋嗣和拓跋焘的眼中,比鼓励投降派借以削弱敌国实力的好处要大的多。毛德祖和朱修之得到的优待就顺理成章了。
从另一个方面说,一旦大夏、柔然、刘宋同时出事,北魏也是优先考虑平定匈奴和柔然,这也是由于北魏和大夏、柔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契合度较高,“攘外必先安内”原则使然。
刘宋帝国经历了这次北伐的大败,“元嘉之治”中积累的雄厚国力损失殆尽,刘义隆在随后若干年都没能恢复元气。但刘义隆北伐之心不灭,南北争雄的故事还在继续。
p.s.本次北伐失败后,刘宋帝国优良的军事装备都被到彦之焚毁或遗弃,导致军火库为之空虚。刘义隆在一次有远方归降的人士参与的国宴中无意间问道,“
喜欢铁血魏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