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私事向来不是普通的私事,尤其是纳妃子这种事,更是国事
朱敬伦要纳妃,当然不是全天下选秀女,他不是洪秀全,没那么强烈的占有慾,没有穷人乍富的爆发情绪。
他要纳的这个妃子,是早就定下来的,是高官仙的妹妹高媛。
这件事已经拖延了四五年了,几乎每年都有人提出来,因为这件事背后牵扯的是一个政治势力,五邑地区的客家势力,由于早期借助客家人的武力,军中客家军官占了将近一半,是朱敬伦不能不稳住的一股势力。
当年答应纳高媛为妾,就是在为了得到客家人支持而不得不接受的事情,就跟娶张柔是为了稳住张千山一样的道理,是一笔政治交易。
可是之后的几年,朱敬伦可以说没有遵守交易。
前一两年,以张宝铭为首的客家官员没有一年,甚至没有一个月不催促,他们需要有一个客家女人在朱敬伦身边,当时的客家人朝不保夕,他们需要给自己找一个保护人。
但现在客家人的危机已经度过去了,土客械斗已经彻底平息,他们没有生存的压力了,但他们更渴望一个客家人能成为朱敬伦的女人,因为朱敬伦的身份也不同寻常,朱敬伦是皇帝了。
可奇怪的是,除开前一两年他们拼命催促外,后来他们反倒是不着急了,也就是每年例行公事一般提一下,态度并不坚定,所以事情也就这么拖延下来。可今年突然,客家势力再次集中向朱敬伦上书,要求朱敬伦纳妃。
原因很简单,结亲的前两年,客家人自己危机感很强;但是当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后,尤其是朱敬伦摆明军马扯旗造反之后,他们反而不急了。因为那时候他们危机感解除不说,他们还看到了朱敬伦真正当皇帝的希望。
将客家女儿嫁给一个割据的诸侯,跟嫁给一个皇帝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之后几年,客家势力虽然每年都提一提,可是并不着急,他们在等,等朱敬伦真正登基的一天。
而去年年底,朱敬伦登基称帝了,而且是挟攻占北亰的余威,在天坛登基的,这不但一下子让大明国家公开建立,而且瞬间就让所有国民产生了坚定的信心,大家都认为这个国家很强大,不会被灭掉,在这种安定的心态下,百姓对大明的认同空前提高。
这时候客家势力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密集的催促朱敬伦纳妃,没登基之前的朱敬伦娶客家女儿那是纳妾,但现在的皇帝娶客家女儿,最少也得是一个妃子了,此时不争取,更待何时。
客家势力还争取到了相当多的支持,很多不同派系的大臣都支持他们,尤其是礼部,他们担忧朱敬伦目前唯一的妃子张柔根本就无法生产,否则这么多年也没诞下一儿半女,他们不但支持朱敬伦娶高媛,事实上朱敬伦娶谁他们都支持,最好能娶一个农村的屁股大能生育的粗壮女人。
当然反对者也有,土客械斗的另一方广府人势力是反对的,但是在一种皇帝需要继承人的大势面前,他们还真的不好公开反对,但他们此时帮了一个倒忙,他们拼命的催促朱敬伦广选秀女,他们希望用大量的土人女儿,来冲淡客家女儿可能入宫给土人带来的影响。
当自己的亲事变成政治博弈的时候,朱敬伦可选择的空间也就不大了。
更何况他根本就没想过不承认诺言,当年他需要客家人的时候答应娶高官仙的妹妹,现在他根基稳固了,就把人一脚踢开,这不是他做人的原则。他之所以一直不娶高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高媛太小,定下婚事的时候,高媛才十三岁。
但一晃五年过去了,现在的高媛也十八岁了,尽管朱敬伦依然觉得是一个小女孩,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十足的大姑娘了,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了,他可以想像得到这个小姑娘此时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不能不为人家姑娘考虑。
加上让他选秀的压力越来越大,朱敬伦马上就答应了客家势力的诉求,他决定就在今年迎娶高媛,责成礼部选定吉日。
处理完这些公私事务之后,朱敬伦基本上留在手里的权柄就不重了。
需要亲自负责的事情也就不多了,闲暇时间马上就多了起来。
这时候朱敬伦做了一个让人惊诧的行为,他开始种地了。
在皇宫中开荒种地。
两广总督府,鴉片战争中被夷为平地,原本的历史上,这里一直就没修复过来,最后被洋人强占做了教堂。
朱敬伦始终对西方宗教的传播报以谨慎的态度,只允许洋人在口岸传教,不允许他们进入内地。加上大明也没有满清那么荒唐,总督府也不可能被洋人拿走。
因此朱敬伦登基之后,选定这里作为皇宫,但由于资金紧张,朱敬伦反对铺张浪费,只打算修复这里,可还没等修复,朱敬伦主意就变了。
刚刚清理了废墟,他就迫不及待的搬了进来,将广州巡抚衙门让了出来,给了办公紧张的广東省府。总督府虽然毁掉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清理之后还留下了十余间完好的房屋,朱敬伦占了其中的三间,一间作为卧室,一间作为厨房,剩下一间作为客厅。其他房间则给了护卫居住,作为皇帝他的护卫人员多达几千人,光是贴身不离的侍卫,就不能少于三百。
总督府的面积还在,这里占领两百亩,直接从新城城墙到老城城墙,南北两面都靠近护城河,尤其是老城的护城河,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