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元顿了顿又对着一休和一由说:“貧道到现在在人间也有三百个年头了。”
一由惊呼:“师父,你三百岁了。”兴许还没走远听到一由这句话一个踉跄,心想果然是老祖师。
一休跳起来“啪~”一下拍了一由脑勺一下说道:“师父说话你插什么嘴。”
清元“啪~”一下拍在一休脑门上说道:“师父还在这就轮到你管师弟了,等师父羽化再慢慢打你这个不成器的师弟。”仙道贵生所以不愿意说死,但是羽化除了正常的道士死了,还有就是修行到了去到三十三重天。
清元突然想到个段子,对着两个徒弟说了出来:“用勺子按碗里的西红柿,汁液四溢飞散,天女散花般到处都是~~渲染了笔记本,用湿纸巾擦,便擦出了古旧的味道……”
两人看着清元,不知道清元为什么要说这个。
清元开口道:“你们觉得我的意思是什么?”
两个徒弟不是不懂装懂的人,有的时候人会以为自己懂了,那只不过是他思考的结果,不是惯性的思维,清元觉得那不算是懂了,两个徒弟我这么觉得,异口同声的说道:“不懂。”然后等着清元解惑。
谁知清元就笑了笑,说道:“这是我以前一朋友随口说的,她觉得没什么含义,我觉得也没什么含义,可是你细想它有点味道。”
两个徒弟摇摇头表示不懂。
清元笑了笑又说:“我给你们讲了,但是这不是我想教你们,可能你们觉得我说的这段话在解释,其实只是我在说罢了,你们懂不懂,明不明白,怎么想是不重要的,知道吗?本心即是本性,本性就是自然。”
两个徒弟点点头同声道:“明白了。”
清元知道他们只是明白了,他说了一句话,思考清楚可不代表懂了,摇摇头道:“下次再说吧,庙子法会过后,这里不再是我们三个的道场了,是修行的地方,你们也有了修行,在这人世间也算的上个道士了。”顿了顿,复开口道:“道士是有道之士,得注意威仪,不能再任性了,慢慢改。”
两个徒弟投来怀疑的目光,清元在他们眼中一向是个“疯”道人,对清元说的这话抱着怀疑的态度。
清元摇摇头笑道:“你们得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人就得守人的规矩,仙也有仙的规矩,庙子自然得有庙子的样子。我要出去几天,去做事吧。”说完清元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开。
清元回到房里,去写请帖去了,基本吧全巴蜀道观的拜帖都准备了,按理说这种事情不该他做,可是能省点就省点吧。
南城五台观门口,清元对着守在门口的道人作了个揖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来发张法会请帖。”
守在门口的道士道了句:“福生无量天尊天尊,敢问道友这是?”
清元回到:“陋观南城清水观,初三开光法会,望贵观到时前来捧场。”话毕拱了拱手。
往后还有几句客套对话,就不详说了。
告了辞清元依着远近依次拜访,每次都换作不同相貌,也没报过道号,谈不上怕丢人,只是太过神异不好。
三天拜访了巴蜀大大小小的道观,白日里缩地成寸走着,夜里随意一个山头打坐。
今日已是除夕了,一由的父母来了庙子,皈依了三宝。他们本就是信士,只不过一只没有皈依罢了,拜了清元作皈依师,道教不讲究这个,清元活的岁月也够的上他们祖宗。一句话说的好,在教言教,在家说家(自己编的),也就是修行一道,达者为师。
二人听到开光法会的事儿,也就承包了法会的吃食,和安保之类的。修行的财地法侣其实缺不得的,从这些事儿可以见个明白,而清元为了还他们这份因果,采药给他们炼了炉丹药,谈不上多大功效,只是个延年益寿的养生丹药罢了。虽说是弟子为道教做的事儿,可是清元是神仙,若说道士代表道家,那神仙就代表道,本就是他的事情,还等着别的神仙帮他给这份功德?
除夕是城隍庙热闹的庙会,清元的清水观也沾个光来了不少人儿,一是环境好,二就是据说南城川省首富家修的的庙子,出家的人儿就是个功德发散体,按照道教里的说法就是,还了冤牵债主的债(这自然是神神叨叨的东西),两口子家里气运也越来越盛。
江父低声对着清元说道:“师父,我想问下子嗣。”
清元淡淡一笑看了眼江母道:“放心吧,一晴已经有了。”一晴是清元给江母的道名,江父则一朗,只是因为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罢了,没这么多为什么。
江父听到清元的话,赶忙拉着江母去一旁“窃窃私语”。
他们说什么清元自然是无心去听得。
今天来的人很多,特别是一到十点,也得亏这庙子大,才不显得拥挤,城隍庙太挤了,南城光城区有六百多万人,两座佛庙,两座道庙,道教有了清水观也算不上弱势了。
香客络绎不绝,清元看着也欣喜,当家的总是想自家的道场兴盛的。
不在宗教圈子里的人不知道宗教有多乱,虽然道教看上去表面平和,其实吧。
茅山有上下两院各看各不舒服,武当山也是,两宗,各看各不舒服。一个庙子都能拉帮结派的,更不要说不同宗,不同派了。
佛教噫,你看看密宗,禅宗,律宗等等,哪家看哪家顺眼了。
扯远了。
香客们可不管神像是不是被红布盖着头只管插香点蜡,
喜欢仙小居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