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隋炀帝南巡是出于自己对南方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出于对南方进一步实施控制的考虑。笔者在前文提到,隋炀帝建东都洛阳,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修长城,改善了北部地区的边防。所以此次南巡,正是为了把江南地区也纳入有效控制的范围内。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是后梁的公主,出身兰陵萧氏,也是名门望族之一。后梁又称西梁,我们前文提到过,西魏灭掉南梁后,杀死梁元帝萧绎,又扶持萧詧建立了后梁。萧皇后的父亲孝明帝萧岿就是萧詧的儿子。后梁是一个小国,全仰仗西魏撑腰。后来杨坚为杨广挑选妃子,相中了萧氏,萧氏从此步入隋朝政府,一步步帮助杨广夺宗、登基,直至成为皇后。受萧皇后影响,隋炀帝杨广对南方文化很是着迷,他对南方温婉、柔和、细腻的节奏既羡慕又向往,这样的向往之情通过他的三个行为能够表现出来。一是语言。杨广做过南方的官,娶了南方的皇后,为了表示他对江南文化的崇敬,他特地学了一口流利的吴语。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二是用人。杨广的爸爸杨坚能够尽量减轻地域和民族上的差异重用李德林、虞庆则这样的人,他自己当然能更进一步。笔者于前文写到平定南方叛乱的时候,杨广就曾广交江南知识分子,对他们优待有加,现如今他当了皇帝,又起用这批江南文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三是宗教,杨广平定江南叛乱时就曾拜访过南方的高僧智顗大师,对他行弟子礼。智顗大师去世后,杨广遵照其遗愿,于浙江天台山修建寺院,赐名“国清寺”,并亲自题写匾额。这些行为都是杨广热爱江南文化的外在表现。在扬州巡游期间,隋炀帝杨广还特别命杨素、牛弘、何稠、宇文恺、虞世基、许善心、云定兴等人重定舆服制度。舆服制度就是指皇帝的服装、车驾的样式、色彩、图案等等礼仪方面的要求。何稠是隋朝著名工艺家,与宇文恺一样,懂建筑学、机械学,并且何稠还懂纺织学。《隋书·何稠传》形容他“性绝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博览故图,多识旧物。”这份工作,何稠出的力应当最大。杨广为什么要重定舆服制度呢?他自己曾经在与何稠的对话中提到过:
今天下大定,朕承洪业,服章文物,阙略犹多。卿可讨阅图籍,营造舆服羽仪,送至江都也。
很明显,杨广让牛弘、何稠等人把这些东西送到扬州,是要炫耀一番大隋的高贵气象,向南方人展示一下隋朝的盛世华彩,这是一种安定人心的举措,意在告诉淮南的人民,如今天下非常太平,老百姓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隋炀帝用自己对江南文化的崇拜安抚了江南人,用车马华服和强大国力震慑了江南人,既安抚又震慑,既满足了自己文化朝圣的需要,也满足了隋朝对南方地区加以控制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从隋炀帝第二次南巡的一些表现来看,也可以佐证上述第三点。隋炀帝二下江南是在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的三月。据《隋书·炀帝下》记载,到六月,隋炀帝“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这实际上是把扬州当成了隋朝的陪都,甚至可以讲是继大兴、洛阳之后的第三个首都。我们前面提到隋朝大将来护儿,他就是扬州人。隋炀帝南巡时特地把他带在身边,《隋书·来护儿传》记载:“大业六年,从驾江都,赐物千段,令上先人塚,宴父老,州里荣之。”意思是让来护儿带着皇帝所赐的御酒与礼品回乡拜谒祖坟、宴请父老,意在营造“来护儿衣锦还乡”的效果,同时也借来护儿之口向江南百姓描述大隋王朝的空前盛世,让他们感受一下皇恩浩荡。
隋文帝杨坚解决外域问题的顺序是先北后南,而隋炀帝杨广则正好相反,先南后北。巡幸江都后,隋炀帝开始把目光投向漠北草原。此时东突厥的启民可汗是继沙钵略可汗之后由隋朝扶持的一位突厥新王。我们简单叙述一下继沙钵略可汗之后突厥的小史。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和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都是沙钵略可汗的儿子,启民可汗是都蓝可汗的弟弟。沙钵略可汗去世后首先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叶护可汗,由于他继位不久就在一次西征中中箭身亡,在位时间非常短,所以我们暂且忽略掉他。叶护可汗去世后,都蓝可汗继位。按照突厥人的习俗,都蓝可汗要续娶沙钵略可汗的妻子,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北周宗室千金公主。沙钵略可汗依附隋朝后,杨坚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为了方便,笔者于后文皆称她为大义公主。当年正是因为故国之思,大义公主才不断劝说
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