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俗称三月三。
相传在这一天,上古大神女娲娘娘,开始捏土造人。而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则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其《丽人行》一诗中有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圣杜甫用绝对写实的笔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天,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的节日盛景。
关于三月三上巳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着诸多的说法,一些做考据的老学究,大多数也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论据,用来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但至于真实与否,一般人实在是无从知晓。
唐朝灭亡之后,这片古老的土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很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传承都消失在那动乱和战火之中。历史和现实早就证明,当这片大地上,有一个统一且强势的中央王朝时,就会相对进入到一个经济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而一旦中央王朝处于弱势地位,就会很快陷入分裂和动荡。整个社会体系将会陷入混乱,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战火四起、狼烟升腾、民不聊生、百业凋敝。
如今的大清王朝,已经是入主中原一百多年了。满族贵族当权者在建国之初时,一直企图同化、奴役大汉民族,而后来随着各种形势的变化,时移势易,又不得不逐步调整策略,渐渐地逐步转变为认同、学习、尊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客观上,发展繁荣了大汉文化。大清王朝自顺治爷起就提出的“满汉一家、天下大同”的口号,虽然几经波折,但到了当今圣上乾隆皇帝时,情况总算有了相当大的改观。越来越多的汉人担任了大清王朝的重要官职,有的甚至是位列三公九卿和那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种种过往和现实无一不体现出华夏传统主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伟力:兼容并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海州城位于大清王朝庞大疆域的东海之滨,这里就还一直保留着很多传统的节庆民俗。每年的三月三上巳节,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当上巳节要来临之前,总是有很多各种形式的庆祝以及祭祀活动。尤其是在十六年前的那个三月三上巳节那天,当狂风暴雨掀起东海的万里波涛、造成了海州城有史以来少见的灾害之后,这些年来,每年上巳节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因为官府的加入和历任地方主官的日益重视,越来越成为海州人参与热情最高的节日之一。
中饭时间过后,海州城外的花果山上,游人日渐增多,满山绿绿葱葱的树木,众多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自然构筑形成了人们头顶的天然绿色华盖,给游山玩水的人们带来了丝丝沁人心脾的清凉和舒爽。
“哎?这位大哥,请问这水帘洞在这山上的哪个方向,离这儿还有多远?”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小伙儿,在山道边侧过身,“哗”的一声收起了自己手里的山水折扇,礼貌地抱拳、拱拱手,向一个走到自己上方不远处、正要往山下去的、作樵夫打扮的中年汉子朗声问道。
“又是水帘洞?我这从上面下来,都好几拨儿人问过我同样的事情了,呵呵。这水帘洞啊,没了,塌掉了,看见没?我背上背着的这位姑娘,就是我听到响动之后,上这花果山上来查探时发现的。她正昏倒在那里呢。这不,正准备背回去,找个郎中来看看呢。”中年樵父看看眼前的白面书生,边说边微微向右边侧身,果然在他后背上趴着一个正昏睡着的年轻女子:“年轻人,那水帘洞呢,今日你是找不到了,至于以后还有没有,现在还不晓得啊,那得看官家老爷们有没有重新修筑的那份儿心思了。那里现在呢,就是一座乱石小山啊。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被压在那下面,这都塌了快大半天了,如果有啊,这十有**也是活不成了。嗨……也不知道谁是那倒霉蛋。说来也是怪了,从十六年前的那个上巳节,这花果山地动山摇之后,一直都是很太平的啊。不知道怎么的这今年又……不好,我得赶紧着回去,让我那婆娘,赶紧去把我那今日里,去了那东海边戏水的傻小子给叫回来啊。”
中年樵夫原本还是一步一步地往山下走的,这边走边说着到了后来,突然就渐渐跑动了起来,这身上还背着一个人呢,也没见他怎样吃力,看来这每日里上山打柴,再把柴火背下山去,到那海州城里换些钱粮,这身体早就锻炼出来了啊。
“这,这,水帘洞塌,塌了?”读书人打扮的小伙儿,望着中年樵夫背着一个昏迷了的年轻女子,渐渐下山远去的背影,满脸不可思议地自言自语。站在原地呆了一瞬,小伙儿就转身继续上行了。
向上不久,小伙儿果然看到了一大堆乱石嶙峋夹着新鲜的泥土和一些残破的花花草草,如一堆小山似的,想来就是那原来的水帘洞了。
年轻书生看了看四周,竟然没有一个人,想来走到这里的人,要么是继续向上去了,要么就是回了头或往其他林间小道去寻找那曲径探幽的感觉去了。
小伙儿安静地在那乱石前站了一会儿,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在发呆呢,还是在想些什么。
一会儿之后,看了那正在那乱石缝隙间不停随风起伏摇摆的几根断了的狗尾巴草几眼,年轻书生抬腿就欲准备继续向那上方行去。来之前他就打听过了,这水帘洞上方不远处有个凉亭,还是先到那边儿去歇着去吧,至于原来计划好的一些事情,也只能是再说了。
喜欢诸神补天记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