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越顺着他的指向一看,确实,这户人家极有心思,在房子的窗台吊养了好多盆盆栽,有些开着花,看着挺有情调的。围墙里还有爬藤冒出来,想来这院子应该也有一番景色。
“咱们的盆栽应该还在二叔家搁着,我这几天就整理出来种在院子里。还有温室房子,我带了些蔬菜种子,阿柏那边也有,我们早点种上,这样就能早点吃上自己种的菜。”年越跟爷爷说了下午的打算。
“好,不过这事有我和老林就行了,你们年轻人还要上班,就去忙吧,家里我们管就行了。”邵老爷子还是很体贴的。
“没关系,下班后也可以干。”
“行,到时候你们再帮忙。花草这东西,房子里可不能少啊。这花木繁茂,这家就容易兴旺...”邵老爷子唠叨着。
林伯说:“那我也得给我儿子弄点东西种种了,也不知道他在村子里怎么样了,有没有空弄这些?”
“老林,你现在就去找你儿子吧,我这边有阿越阿柏他们陪着也就够了。缺什么东西就跟我拿,别客气。”
“谢谢老爷。”林伯满心感激。
“客气什么。”邵老爷子摆摆手,就让他去了。然后仍然兴致不减,跟年越走下山去逛村子。
从山上看向山脚地区,可以看到村子里的行人很少,偶尔看见有保安巡逻经过。邵文柏说过,运货进来的车另有车道,不进入居民区,因此整个居民区显得很安静。青石板路配合着路边的浅黄色的蘑菇胖圆房,看起来很有特色。
仔细看村子里的住宅区是规划过的,一片片蘑菇房成群地在山脚下连绵的平地上依地势而建,面积有大有小,小的占地七八十平米,大的占地几百平米都有。看上去蘑菇房在地面上有两层半,听说地下还建有两层地下室,房子前后还修了地窖。窗子用的是钢化玻璃,也配有厚厚的窗扇,屋顶的天顶一部份是玻璃顶,同样配有顶门。
村民屋顶的阁楼里都置着太阳能光伏板,只要天气睛好,就可以从屋顶吸收阳光产生电能。蘑菇房之间修了圆拱型的玻璃通道相连,这是山下村民的温室房。
有些房子外面设置了广播器,方便向村民们传达信息,还有多处地方有监控摄像头,想来这是用来防止村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事情。
年越和邵老爷子走在村子里的时候,不时听到广播在响:“村号xxx,某某某,听到呼叫请立刻到村委二楼”之类的呼唤。后来才知道这是村子里的特色。这里属于深山区,手机信号本来就不好,以前村公所是用电话跟乡镇政府和邻村联系。村委们为了村子的安全保密,把基站的信号都屏蔽了。现在村民们想要联系人,只可以在村委打电话,或者也可以去村委楼的公共网吧,村子里以前也是拉有光纤的。
年越想,村里现在真应了那句“通讯基本靠吼”的话。后来村子稳定下来后,有人自行演变了版本,变成“村号xxx,某某某,村委叫你回家吃饭”之类的搞笑版。
晚上他们一家是在邵二叔家吃的饭。邵二叔三叔土豪们的房子在另一座山上,房子看起来不止一座,而是好几座,成一排相连着,院子之间的墙打了门相通。每座房子的正面宽度,不像邵文柏家那样是三十多米,而是五十米以上,每层的房间有十数间之多,室内大厅的面积有两百多平米。听说这几层山的房子不止住着邵二叔三叔的家人,还有他们的亲家们和关系户,大多是大户型的房子。
邵文柏家那一座山全是邵家族人或原住村民,这一座山不止是邵家族人和原住村民,还有不少是邵家族人的重要关系户。他们中有些家庭也颇有能耐,在前期投奔邵家族人时就开始贡献他们家的力量,为大岗村的建造出物出力出人。他们在建造基地时出了大力,因着家人多,要求村里安排大户型的房子。村里最先安排外人入住时,是考虑了每家每户的户口人数,按人头面积分配的。所以家里人口多的家庭,分到的房子也大。
这时候的人们突然有了某种抱团生活的思想觉悟,觉得家人们能生活在一起的,还是生活在一起比较好。而且各人也是想着几户亲友最好是住得近一些,大家有事可以互相依靠。这时就没人想着独居而处,或者脱离家人独立出去住小房子的。
也有些原住村民不习惯山上的洞房(他们是这么称呼的),依然选择住在山下的蘑菇房里。像邵姑姑和姑父一家就是,他家的老人腿脚不好,他们家就选了地势稍高一点的蘑菇房,人照样能在二楼看到远方的风景,也就觉得就没必要选在山上。
山下那些修建得特别大的蘑菇房就是邵家族人或原住村民所在地,还有些更大的,就是归属村里的公共仓库或温室。大型的半球形楼一般是村里的公办产业,像大型仓库,村委办公楼,医院学校工厂之类的地方。
吃饭时邵老爷子跟亲家们见面寒喧后,还让年越一一拜见长辈们。邵文柏和年越没有摆过喜酒,也不愿意摆。邵老爷子这样郑重正式介绍,也算是表明态度。
邵文柏悄悄跟年越说:“爷爷现在对你很满意。”
“真的?我也没做什么特别的,爷爷人真好。”年越有点受宠若惊。在邵家大宅和爷爷住的时候,就是早晚陪陪他,替他按按腿脚,其余时间他都去忙了,两人也没多深入说话,都是聊些家常,平常还是林伯和家里佣人在照顾爷爷。
邵文柏笑笑,没再
喜欢末日避难之家园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