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是写给读书人看的。”周敏说,“是给……那些有志于让这个世界发生一点改变的人看的。”
科学就像是一场革命,是必然会出现的东西,只在于时间早晚。
只有他们两个人研究,未免孤独。所以,如果能够借由这本书,将火种传下去,让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人有入门的机会,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从穿越过来之后,周敏所做的事,除了改善自己生活的那部分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留下火种,让它慢慢的燃烧成长。并不期待立刻就能够看到成果,而是希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它能蔓延开来。
石头闻言,若有所思片刻,便道,“既然敏敏你觉得可以写,那就一定可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将自己研究的想法都写出来,等将来积累更多的东西,再来整理吧?”
这么说着,他心里也生出了几分豪情。虽然他并不像周敏一样清楚的明白自己做的这些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大丈夫生于世,总该有一点成就,才不枉活这一辈子。石头心里当然也是有着追求的,著书立说虽然说起来好像不切实际,但既然周敏说了,他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便以此为目标又如何?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齐家山以及周边地区都进入了收获期。
周敏又开始忙碌起来。主要是关注实验田那边的收获。毕竟每一年的播种和收获,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普通的农人选取种子的方式,就是将每年收成之中,长得最大最好的那些收起来做种子,这样年复一年的播种下去,种子就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改良。但这样太慢了,在周敏将“杂交”的概念普及之后,万山村的育种工作就走上了另一条路。
其实周敏对这些问题也似懂非懂,但她还是带上纸笔,将其他人所说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希望最后能够整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培育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别的地方尝试推广。
不过目前,这一切都还只有一个雏形,所以真正有用的东西也不多。
好在周敏早就有这样的觉悟,已经打算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慢磨,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收获结束之后,大家都在忙着将今年的收成卖出去,换取钱财和所需的物资,齐家山脚下的码头每天都有货船进出,十分热闹。一开始是唐家全权负责从这里将玉米运出去,但到现在,已经变成让行商们自己到这里来提货了。
所以每天从早到晚,码头上都显得十分热闹,更为这里增加了不少人气,让这片区域显得像个热闹的小商埠。
不止是齐家山的发展走上了正轨,两个村子又何尝不是?
九月份,万山村发生了一件让大家都比较忧心的事。整个村子里最为德高望重的族老大伯公,忽然病倒了。
大伯公虽然是周敏等人的爷爷辈,但因为出生得早,在他那一辈之中是第一个孩子,所以年龄也很大,已经将近八十岁了,在这个时代,能够活到这个年纪,那都是老寿星了。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身体好还好,一旦病倒,情况就不容乐观。
虽然他家里人已经立刻去城里请了大夫,但大夫也只说是年纪到了,小病小痛也不像年轻时能够轻易的捱过去,所以看起来很严重。这种问题,大夫们也没有好办法,只嘱咐好好养着,若能熬过去便好。
若熬不过去……这话大夫没说,但大家都明白,那就该准备后事了。
在这个宗族社会,大伯公在村子里的威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他老人家病倒之后,所有人都跟着忧心,一个月前因为丰收而生出的喜悦,早就已经消失殆尽。
周敏也跟着齐老三和安氏去探望过几次,但大伯公躺在床上,大夫嘱咐过不能劳累,最好也少见客,所以他们也只能见见大伯公的家人,宽慰几句。最多到大伯公的房间门口远远的看一眼,这还是因为齐老三在村里的地位也不同以往。
虽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一环,但这件事也还是不可避免对周敏的心绪产生了一些影响。
去年送走外公外婆,即便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怎么亲近,周敏心里尚不免凄然,更何况如今病倒的是比较熟悉的长辈?在齐家最紧要的关头,正是因为大伯公和九叔公的支持和回护,他们才能够顺利的走出来。
回家之后,趁着安氏不在,周敏忽然开口,“爹,要不咱们试着给九叔公用些泉水?”
齐老三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但也没有询问她是怎么想的,低头思量片刻,便道,“也好。”
“大伯公这样的长辈,对整个村子而言,都是支柱一样的人物,如今咱们的村子正处在发展之中,若他老人家有事,只怕也不免动荡。”石头也道,“他老人家就是定海神针,若能安安稳稳活到一百岁,再好不过。”
“哪有那么容易?”齐老三失笑,“百岁老人,那可是连朝廷都会惊动,要给赐封的。”
这倒是,在古代,能够活过一百岁的老人,可以称呼为人瑞了,朝廷自然会有各种赐封和嘉奖,生活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不过,之所以如此郑重,正是因为少。大伯公八十岁,在整个万山村就算难得的高龄了,要活到百岁,何其困难?
“别人我不知道,”周敏道,“爹娘肯定是能够活到一百岁的。”
齐老三本来准备反驳,但想想自己平日里不知道消耗掉
喜欢农妇山泉有点田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