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立刻就有数位精通骑术的羽林郎被选中,背插旌旗,头戴翎羽,于人群中策马而不伤人,高举着绢书呼喊道:“捷报!捷报!北地大捷!护鲜卑校尉、持节使者常乐王殿下平定鲜卑之乱!杀匈奴首领!全歼匈奴入寇之兵马!斩首骑兵近万!俘获六万有余!牛羊粮草不计其数!”
“北地大捷!”
人群被这突如其来的捷报砸中,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整个长安都陷入了欢呼之中。
“大晋万年!天子万年!”
无数稍微明白些许北地战事的都感觉到十分不可思议,倒不是说常乐王到北地去是否真的参与了战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去就是去分润战功的,若真的由镇北将军自己吞了这份战功,怕是又要封一个燕王出去,宫里肯定是坐不住的,卸磨杀驴是迟早的事。
能有这种一句都没提到镇北将军的捷报传出来,证明镇北将军十分识时务,冲他这么识趣,皇帝也会在别的方面上补偿他一二。
不可思议是因为,镇北将军怎么能这么识趣?
无数人捶胸顿足,若是不这么识趣,等镇北将军落马,不知有多少东西可以吞到肚子里去,太可惜了。
传令兵到了长安的第三日,才有带着详细战报的将士从北地而来,身上的甲胄还带着伤痕,被十数个宫卫簇拥而来,进了未央宫。
皇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朝了,此番大捷让他极其兴奋,骑着马在上林苑里跑了一圈又一圈,等到又有将士到了长安,立刻换了衣服走出后宫,此等大事,必须要皇帝亲自接见才行。
长公主无语至极。
“末将虎贲校尉所属都尉拜见陛下,末将恭问吾皇圣安!愿吾皇万寿无疆,大晋万年。”将士单膝而拜行礼道,从怀中取出好几份印着不同官印的帛书和密封起来的战报,双手高高捧起:“末将奉持节使者、常乐王殿下之命,特来向陛下报捷!此乃报捷文书以及常乐王殿下的奏疏!还有镇北将军的奏疏,托末将一并带来。”
“快快取来!”皇帝立刻就迫不及待的下令。
长公主在一旁看着,也不插言,皇帝偶尔能如此兴奋,也是好事。
“护鲜卑校尉、常乐王、持节使者臣裕谈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托臣以鲜卑之事,授臣以临机决断之权,臣窃不胜犬马心,暴骸中野无以报……鲜卑无碍,鲜卑侯病重,其子年幼,鲜卑五部皆有所动……臣谨遵圣命,以雷霆镇抚鲜卑,然匈奴首领残暴,频频伤我晋室北地军民,及至臣至北地,竟悍然入寇,掠杀无数……幸赖陛下庇佑……臣以虎贲将军为左右,随镇北将军击匈奴,斩杀匈奴首领刘延,歼灭匈奴入寇之万骑,俘获兵丁六万有余……期间赵地有乱,不得已持节斩赵地守将……北地诸事,唯陛下幸察。臣裕谈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镇北将军、蓟侯臣岚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
“好!”皇帝高声喝道,“大胜!该赏!”
长公主瞪了他一眼,赏什么赏,你以为这是戏班子吗?
帛书里提到战事只是寥寥几句,详细的战报才是大头,也不会有文绉绉的话,全部是以连不识字的平民百姓也听得懂的话来写的,生怕出了纰漏。
这本战报是镇北将军所写的,写得格外详细。
匈奴人一共出动了六个本部万骑,算上仆从军和民夫共计十万有余。其中两个是匈奴首领直属的精锐骑兵,编入八千骑兵,剩下四个则是其追随者的部族,都只有四千骑兵。因为提前有了准备,北地这次并没有被打个措手不及,以有心对无心,匈奴人直接撞在了北地防线上,常乐王先控制住了赵地,又联络了鲜卑人,从背后狠狠捅了匈奴一刀,鲜卑捞了不少好处。本就和匈奴首领不睦的其他匈奴头领见状立刻撤兵,不仅撤兵,还断了匈奴首领的后路,导致其麾下兵马大乱,粮草短缺,十万大军几天之内溃乱成一团。匈奴首领于乱军中坠马,被马蹄踩踏而死,打扫战场的民夫根据其刻着龙纹的头盔找到了他半个脑袋,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了。
锦衣卫这次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其他匈奴头领能那么果断地抽身撤兵,就是因为锦衣卫下属的兵马化整为零,奇袭了匈奴的两座城池,佯装出北地兵马已经攻入匈奴内部的假象,吓得他们不得不撤军回援。
此次大胜,除了俘获的士兵和辎重之外,还有几个匈奴贵族。
匈奴人自前朝覆灭,便自诩是前朝后裔,自称刘汉皇帝,广封诸王,除掉匈奴王城龙城,每一座城市便象征着一位匈奴的王。大晋却是不认这匈奴皇帝之位的,只叫其匈奴首领。此次除了匈奴首领之外,一同入寇的匈奴王共有五位,其中两位被锦衣卫吓得撤兵回援自己的城市,生擒两位,斩杀一位。
被斩杀的匈奴王乃是死于此次前锋将领,赵国侯二子之手。
……
战报后面附有粗略的战功统计,更详细的要等战事结束之后,镇北将军回京述职才行。
但这也足够令人兴奋了。
这六万俘虏可以用于治河,用于修长城,甚至卖出去给殷实人家当奴仆,有能征善战的也可以让其戴罪立功,以功赎身,免于被奴役,若是利用的好,说不准今年都不用征发徭役了。更别提那数不尽的牛羊,足以让户部吃得直打嗝。
长公主盯着战报许久,提笔写了张字条,叠起来交给宫人,命其送到燕姓侍中手里去。
喜欢本侯有疾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