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出现了一个退潮形成的水坑,六七米长,深及小腿,一只指甲盖那么大的小蟹在他们走近的时候飞快地逃跑,窜到一块卵石下面,消失不见。老人和记者慢吞吞地绕过水坑,石子在鞋底喀嚓作响。灯塔尚未出现在视野之内。
“1946年秋天,父亲回来了。坦白地说我们都非常惊讶,因为所有人都默认他战死在欧洲了。我已经有七年没见过他了,连一封信也没有。我觉得很尴尬,他多半也是,只是掩饰得比我好。他想念的是一个把他奉为英雄的八岁男孩,结果回来时见到的却是一个y-in郁的青少年。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把我送到寄宿学校,而不是离家更近的那家中学。”
“生活似乎一度恢复了‘正常’,相对战时而言。家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于是在政府提供的临时落脚处住了半年左右,爸爸重新在银行里找到工作,这才搬出了那个空荡荡的水泥盒子,租了一个更小的地方。我只有圣诞节才回来,大部分时间只有爸爸一个人在那里。”
“1948年复活节,父亲到学校来看我,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女士,卷发,穿了一件棕色披肩。爸爸说她的名字叫苏西,在退伍军人俱乐部工作,帮了他很多忙。苏西和她的女儿——我的继妹特里莎——已经搬进了我们的公寓里。他们打算夏天结婚,正在物色更大的房子。我对此没有意见,更准确地说是没有什么感觉,我和我父亲早就住在不同的世界里了。”
“这几年里,你和卢瓦索先生就这样失去联络了吗?”记者问,跳上一块s-hi滑的礁石。
“他给我写过一两封信,然后就再没有收到了。我回到了伦敦,康妮姑妈和我的表亲们也搬了一次家,没有留下邮寄地址。”
“但你是知道他的地址的。”
“是的。”普鲁登斯心不在焉地回答,眺望着地平线,“这么说吧,我当时有别的事情要担心。新学校,两个新的家庭成员。看,里弗斯先生,灯塔。”
记者至少花了一分钟,才找到伫立在远处岩礁上的灯塔,浪拍打着礁石,ji-an起泡沫状的水花。和诺曼底海岸那些可爱的、专门用于吸引游人的塔楼不同,这个灯塔看起来荒僻而冷漠,连鲜艳的红漆都不能掩盖这一点。记者拉紧了外套,低下头,跟着普鲁登斯向灯塔走去。
——
1952年,牛津。
父亲把车停在离高街还有两个路口的地方,再次问哈利是否真的不需要帮忙。哈利再次重申不需要,把行李搬下去,道别,站在路边看着车开走。
写着地址的纸条在外套口袋里,但哈利已经把地址记熟了。首要问题是,他得知道自己此刻在哪里,这个城市已经习惯了迷茫的新学生,没有人多看他一眼。三次问路和两次路过同一条小巷之后,哈利总算找到了他接下来几年的落脚点。宿舍是栋不起眼的木石建筑,出于他不能理解的原因,门并不开往街道的方向,因此人们不得不先钻进仅仅容得下一个人和一辆自行车的窄巷,绕进杂草丛生的花园,才能到达狭窄的门厅——那里今天挤满行李箱,不停有人进出,互相挡道,撞到手肘和肩膀,低声道歉。哈利小心翼翼地跨过各式箱子和忘在地上的马球棍,走到门房面前。
门房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头上只剩下耳朵旁边有一撮白发。他让哈利在一张表格上签名,把钥匙交给他,没有告诉他在几楼。钥匙吊牌上写着“201”,哈利便提着行李寻找楼梯。四个年轻学生正好跑下来,争论着什么,把木楼梯踩得咚咚作响,像是完全没有察觉到哈利的存在,差点踢翻他的箱子。哈利缩到墙边,让他们过去,然后继续往上走。
201就在楼梯旁边,能清楚听到楼下的噪音。木门打开的时候发出难听的叽嘎声,铰链需要上油了。这个小房间散发出旧书的气味,陈旧的木地板凹凸不平,幸而没有虫蛀的迹象。家具就只有单人床,写字台,衣柜和一把硬邦邦的木椅子。哈利把行李拖进来,打开窗户,外面是内院一角,能看到空荡荡的葡萄架。夏天的尾巴还没有完全消散,开谢了的花倒伏在小路上,微风带来了一种颓败的甜味。
走廊上又传来一阵喧哗,还是刚才飞奔下楼的那四个人,可以预见他以后不得不习惯这些噪音了。哈利两步跨
喜欢卢瓦索先生的漫长夏天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