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绝不允许还有国中之国的存在!”
李世民霸气毕露。
“陛下大赞,大唐确实不能容许有国中之中的存在,但臣还是认为眼下不宜对岭南大举用兵!”
“为何?”皇帝皱起眉头,不解的望向秦琅。
“陛下,打仗最忌讳的就是两线做战啊,如今朝廷正准备用兵漠北,此时如何能在岭南再起干戈呢?”一个北方草原,一个五岭之南,这种仗可不好打。
“朕从没有把岭南那些土酋放在眼里,之前只是抽不出手来而已!朕已经给过他们很多次机会了,甚至就算入籍征税,也只让他们纳半税,可这些人却还做着割据称王的白日梦,朕岂能容许?”李世民的眼里,岭南那种地方是蛮荒之地,也是落后之地,岭南的俚獠土兵,更是对朝廷没什么威胁。
只要朝廷发兵,肯定能一战平定他们。
这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隋朝时,朝廷就多次派兵与西南和岭南的那些俚人、獠人叛军交战,每次都打的他们落水流水,甚至隋朝时还曾派兵远征林邑国,直接攻破了林邑王都而还。
对中原王朝来说,南方真正有威胁的从来不是他们的军队,而那边的气候和瘴气。
“朕知道你家大郎的乳母是冯盎儿媳妇,可你也不应当替他们说话!”皇帝指责秦琅。
“臣绝不敢因私废公,冼氏虽是冯家妇,但也只是我儿的乳母,臣岂敢因此左右国策?臣所言,只是实事求事为国而谋。”
“那你的理由?两线做战不是理由,朝廷根本不怕两线做战。”李世民很霸气的道。
大唐的北方现在已经没有了迫切的威胁,攻守已经易势,所以大唐最精锐的百战府兵,现在确实有能力抽出身来分兵南下,对于岭南的这些土王来说,大唐府兵南下,那真是降维打击。
不过秦琅有他的考虑。
“陛下,臣反对直接出兵岭南,还是担心此举太过简单粗暴,容易激发整个岭南俚獠的不安之心,甚至被有心人利用后容易引发岭南大叛乱啊。”
“再者,岭南自武德四年开始陆续归顺朝廷后,虽也屡有叛乱战事,可毕竟总体来说,也仅限于岭南这一小块地方,朝廷这几年在岭南也并不是毫无作为,起码对于桂州、广州、交州这三处的控制已经略见成效了。”
“所以臣认为,对于岭南,还是应当分而化之,以柔制刚。”
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加以南岭阻隔,其内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也是向来复杂的。
当年隋攻灭陈朝,当冼冯两家做主的冼老夫人选择了率岭南归附隋朝,让岭南避免了一场战乱。
隋朝几十年,对于岭南的经营也还是比较有效的,如广州和桂林这两个要点,还有交趾,都加强了影响,这几处都是岭南的核心。
从秦汉起,中原王朝就一直以这几个核心来控制岭南。
桂林是中原进入岭南的门户,有灵渠从湘江过岭南入漓江,再顺江直抵广州。而广州也是沿海大港,是中原从海路抵达岭南的要港,也是通往交州的重要港口,这还是历来的贸易商港。
至于交州,不仅是大港,也是控制广南之地的核心。
不过在隋末之时,朝廷势力失去中原支持,岭南各方汉俚势力纷纷趁机而起,割据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半独立王国。
唐朝在击败了萧铣后,迅速平定了江南,然后趁势进入岭南,武德四年冬,各方势力见大势所趋,纷纷降唐,到武德五年夏七月,整个岭南基本上就完成了统一。
因为岭南的形势复杂,所以各方归附以后,朝廷其实是基本承认岭南各方势力地盘的,给赐予总管和刺史等职。
甚至因为当时岭南有八大割据势力,所以朝廷在岭南设立了九个总管府,这九个总管府正是以当时八大势力加上广州府而设。
朝廷直接控制广州,而其余八个总管府皆是那些地方割据势力。
如李袭志授桂州总管,丘和授交州总管,李俊南授德州总管,李光度授南尹州总管,陈智略授康州总管,杨世略授循州总管,宁长真授钦州总管,冯盎授高州总管,冯士翙冈州刺史、邓文进东衡州刺史、宁道明南越州刺史等。
这八大总管里,李袭志和丘和原本也都是隋朝的岭南地方官员,比如李袭志原是桂林的始安郡丞,丘和是交趾郡太守。
他们本就是中原朝廷的势力,隋末时率领军民自守,唐一统江南后,便立即上表归附。
而宁长真、冯盎、陈智略则代表的是岭南势力最强的汉人豪强势力,这些人的家族几乎是在魏晋时从北方南迁来的,比如冯家就是北燕国君后裔,南下归附南朝后,被安置到岭南镇守。
他们世代与俚族首领冼家通婚,借助冼氏在俚人中的影响力,迅速扩张势力,历经南朝多个朝代,势力越来越强,形成了岭南强大的一方势力,就算是隋朝时,冯家也没有受到影响。
当年冯盎也曾入朝为官,还隋杨广征过高句丽,担任过大将军之职,隋乱后,回到岭南招兵买马,割据称雄。
陈智略是岭南第一个奉旨归附唐朝的豪强,隋末时,他就曾募集一万子弟兵北上加入杨广的骁果军,侍卫皇帝。
后来宇文化及江都弑杀杨广后率骁勇果军北上西归,陈智略率子弟跟随,后在与瓦岗交战时败于秦琼,因此率部归附瓦岗,李密败投唐后,陈智略也因此降唐。
不久后,李渊派陈智略率部返回岭南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