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琅与皇帝经过沟通,最后决定由原本的录三百人扩增为录五百人。
不管怎么说,崇贤馆等那都是顶级学府,能进入这里面读书,对于这些童子来说,都是不错的机会,将来学业完成后,无疑前途无量的,这就相当于北大清华开了少年班一样,哪怕进来后不是国考通过成公务员,但也不比那个差。
唯有明经科这次的改革,引的许多士子不满,尤其是那些名门士族们,特别是山东士族。山东士族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经学传家。
每家都精通一两经,是该经学当世最高权威,所以他们的子弟若参与明经科,是拥有强强的优势的。
可谁知道这次朝廷公布,明经科只取三十,而进士科居然取三百。
要知道明法明书四科都每科录取五十人。
更要命的是,知贡举秦琅还宣布,说明经科以后跟明法明经明医等一样,三年开一科,而进士科则两年开一科。
好多明经科考生想要改报考进士科,但却不得允许,说已经不能更改了。
于是众多名门士族子弟,今年聚集长安,只能争夺三十个名额,而那群庶族地主子弟,却有三百个进士名额。
对于这些士族的不满,其它人并没有什么支持。
关陇贵族们以军功起家,崇尚武功,习练弓马,走的是以武入仕的途子,这些人家子弟多是以门荫出身的,高级勋戚贵族子弟六七岁起就到弘文馆等学馆入学读书,十二三岁进国子监,再大点就正式点名入三卫为侍官了,熬个五年八年的,通过考试就能直接授官外放,正式开启仕途,根本用不着考什么科举做文章。
而如山东军事新贵们,他们更是不屑于科举了,或者想参与也参与不了,这些人多数是豪强或地痞无赖们出身,多年打仗,也没空顾及儿子们,又有几家的儿子是真正读了书的,让他们去考,也考不上,所以他们没兴趣,也是要走门荫入仕之路的。
也就是那些关东士族和寒门地主们想走科举这条路,尤其是寒门地主们,没有什么其它入仕途径,自然只能指望科举了。
这年头,他们若是想通过从军入仕,更难。
正所谓穷文富武,没点上好的家底子,哪培养的出弓马娴熟,身体强健的子弟,连府兵都点不上,更别说普通人家出身的府兵,跟贵族子弟府兵就算同在军中,立同样的功,可最后的升赏其实都是不同的。
对于本次科考,秦琅只是划出了框框道道,其它的并没有怎么过于操心,反正有褚遂良啊虞世南啊等一干考官们去操心具体考试。
他倒是把时间更多的花在了平康坊的商业改造上,天天招商收税,整天跟钱打交道,其实挺充实的。
一个平康坊商业改造刚开始,转运司就进项了几十万贯,这买卖做的,连李世民听过后都双眼精光四射。
李世民甚至有把镇抚司衙门和诏狱搬出去,腾出地皮来开发卖钱的念头了。
“看来平康坊要成长安北市了!”李世民捋着蓄起的美须笑道。
其实秦琅还是喜欢宋朝那种城市格局,唐朝的城市格局太死板灰暗无趣了,坐牢一样,也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啊。
可想让李世民在长安六街改造成商业街,看着也不太现实,所以秦琅也只是呵呵一笑而已。
不过他还是提出,应当允许各坊在坊内发展一些工商,集中某行某业搞集中化专业化,另外也要适当允许一些民生的商业在坊内经营,比如杂货铺啊、菜店、绢布店这些。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