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因为曾经在苏联生活过,甚至好像还当过苏联国营工厂的厂长。所以这家伙就被恶搞成是个死硬的共党分子无疑。更别说历史上国民党更是苏联**的“亲儿子”。黄埔军校就是在苏联人的帮助下成立的。而且后来国民党更是成为了共产国际的观察员……
这比中国**得到的待遇好多了,说不好听的,**跟国民党比起来,**在苏联眼里简直连后娘养的孩子都算不上。
除了**的蒋经国之外,**和**同志则是把台湾当成了大陆的“民主实验区”,然后慢慢让台湾的经济恶化。而**同志更是偷偷受贿,然后把上亿美金偷偷转进了大陆地区的瑞士帐户。
这笔钱就是**同志上交的党费啊,**同志在狱中甚至都不忘向外传递消息。他甚至通过媒体向我党爆料除了台湾“总统府”的两条逃生密道的位置。
而贝拉克-奥巴马就更不说了,居然开始动用政府资金收购因金融危机而倒闭的私人企业,这是打自由资本主义的脸啊。美国的所谓“混合经济”,不就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了么?
这个家伙肯定是共谍,没跑的。更别提菅直人这个曾经做过日本“红小兵”的未来日本首相了……总而言之,自由世界里面的共谍已经慢慢获取了最高地位。
想到这里沈红星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些内容写到小说里面,不过想了半天之后,沈红星处于为了保护我党潜伏于“自由世界”的地下党同志,以及为了偷懒等原因决定还是不把这个帖子的内容写到小说里面。
毕竟要真把从蒋经国到**到**再到有马娘娘之称的马英九当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事写出来的话,这“预测”也太准了。对,是“预测”,现在才是97年。
要是预测一次对了没什么,连续预测五六个都对了,连美国有个黑人总统都预测对了,这就容易让人怀疑。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要多增加多少写作量啊,搞不好《潜伏》的篇幅都得直接冲100万字而去。**************************************************************************求0点过后的推荐票~
第四十六章 食髓知味(万字更结束求票)
决定了写《潜伏》之后,沈红星开始回忆《潜伏》的资料。《潜伏》这个短篇小说并不怎么出名,反而是经过编剧改编后的剧本让《潜伏》电视剧脱胎换骨。
这《潜伏》小说是由作家龙一写的,这龙一要到98年才开始创作小说,而且《潜伏》也不是他的第一篇小说,沈红星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两个人的创作撞车。而且小说版的《潜伏》是个短篇小说,什么叫短篇?根据中学语文的教科书上来说,8万字以下的是短篇小说。8万字能写多少东西?
改编成电视剧后的《潜伏》有三十集,就算每集用一万字来描写,总共也需要三十万字呢。
决定写《潜伏》之后,沈红星开始一边回忆人物一边开始在笔记本上写人物角色表。不一会写好角色表以后,沈红星就开始写大纲。
当然,没看过原版《潜伏》小说的沈红星自然是按照电视剧版本来写,当初沈红星挺喜欢《潜伏》这电视剧的,甚至专门买了dvd来看。有时候甚至还彻夜在电脑上放《潜伏》,有连续两三天不关机的记录。
有过写《亮剑》的经验之后,沈红星写大纲越来越简洁。以前写《亮剑》的大纲,沈红星足足写了五千字。因为第一次写作的他担心自己忘了某些细节,所以恨不能把所有记得的地方就写上去。
而现在已经有了经验之后的沈红星完全不担心自己写脱了,随手就写出了个一千五六百字左右的大纲就几乎把全部剧情包括了。而更具体的细节则根本没写,因为大部分有趣的台词之类的,都存在沈红星脑子里呢。
沈红星还记得他初看《潜伏》时,还以为又是一部紧随《暗算》、《梅花党大案》之类的跟风之作。但剧情伊始,随着镜头触角的延伸、剧情深度的发展,这部戏所展示的抗日战争结束前夕以及国共内战期间国、共、日、伪、外国势力、黑社会之间复杂变化的斗争,却是独辟蹊径,梅开二度,明线暗线纵横交错,真爱假情柳暗花明,悬念包袱波澜迭起,情节铺设险象环生。
当然,和同类型的片子比起来,《潜伏》给沈红星的感觉就是各个配角都塑造的很好,专门负责“二”的翠平、不可救药爱上余则成的晚秋、好笑的谢若林、对办公室政治熟捻的站长等等。
相对于同时期的国内电视剧来说,《潜伏》的情节节奏更快,虽然比不上美剧,但在国内也算是数一数二了。
“也许,我可以把《潜伏》改成像《越狱》那样的快节奏?”沈红星这么想到,他仍然记得自己当年看越狱第一季时的感受,那可真是感觉到了好像路边的一颗小石子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一般,米帅用硫酸把医务室的下水道腐蚀了,结果后来越狱途中跑到了医务室楼下时发现那个被腐蚀的下水道居然被换成了个崭新的……
高原在旁边默默的看着沈红星,虽然知道沈红星是在考虑写作考虑事业考虑赚钱,但是她不知道怎么就是希望能跟沈红星有点互动,那怕是两个人打打闹闹说说话也好啊。
于是她就像
喜欢重生者狂想曲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