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饿死渴死的之外,活下来的也已经是虚弱不堪,连兵器都拾不起来。但他们气节尤在,誓死不肯屈服,最后只能被金军全部杀害而英勇就义。
五马山义军顽强对抗金军虽然最终全部覆灭,但金军却对他们的气节赞赏不已,在军营里竞相传颂。这是这么久来唯一敢与他们面对面作战的一支军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不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人,而是一群只靠义气的乌合之众,其勇气让人敬服。而反之,看看宋朝的正规军在干什么呢?除了跑还是跑,要么就还没开始打就弃械投降,大开城门迎接金军的到来。
☆、第四十三章
不光赵莞对自己国家的军队失望,连百姓都对他们极度的鄙视,有的地方百姓甚至欢迎金军的到来,站队热烈的欢呼。
看到这些现象,赵莞十分的难过。她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去找九哥的必要?就算找到了他,可他只知道一味的逃,更别指望他底下的军队会奋起反抗。
金军在进入中原时,已是第二年盛夏。他们很快占领了原来的都城东京。东京自两年前被金军攻陷后便将此地作为他们扶持的伪皇帝张邦昌的国都,由张邦昌代为管理。但那张邦昌在金军从东京辙走不到三个月,便将东京还给了康王赵构,自此东京再次回到了宋人手中,由宗泽担任东京留守驻守此地。可宗泽不久前病逝,接宗泽班的杜充贪生怕死,见金人攻来,便以“往南勤王”为借口弃城南逃。东京再次落入金军之手。
因为宗泽曾在中原一带竖有很高的威望,中原地区依然还有很多曾臣服于宗泽麾下的抗金武装力量。金军因为要解决这些武装力量,又加上天气炎热,向来抗冻怕热的金国人暂时停止了往南追踪宋朝天子赵构的脚步。而此时粘罕率领的西路军也在东京与东路军会师。
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东京,赵莞感觉一切都那么亲切熟悉。虽然早已不复往日的繁荣热闹,但她依然激动不已。
“师父,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脱离他们?”
“不可。”张良辅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她的想法,他冷静地跟她分析形势:“东京已受金军控制,而官家已经逃往扬州。扬州离这里千里之遥,如果我们在此时逃离,不但我们见不到官家,恐怕连东京都出不去就已经被他们抓住了。”
“那怎么办呢?”经过这半年多的相处,她对张良辅是越来越刮目相看了。原来他并不是一个只会号脉诊病的谦谦医郎。其实他遇事冷静,有胆有谋又见多识广。跟他待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安心与踏实。
“暂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好在这么长时间来,军中并未出现多的伤员病员,你我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这样也避免了不容易被人认出你来。等到入秋时他们肯定会继续南下追捕官家,南方卑湿水热,河流港叉纵多,他们是北方人,又都是骑兵,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利于骑兵驰骋,还可能会造成水土不服等各种自然困境,到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环境因素趁机溜走,然后再去寻找官家就容易得多了。”
“师父,你怎么知道南方不利于金军的?”
张良辅笑了笑,“我就是南方人,我的家乡就在江南宜兴县。所以对江南的地理和环境都比较熟悉。自古有‘南人善渡,北人善骑’的说法,汉末时曹操之所以兵败赤壁,就是因为曹操的军队都乃北方人,不习水战及江南之地的气候与环境。而金人更是如此。所以到时我们应该不愁没有机会逃脱。”
“原来如此啊。看来此次真不枉与你同行。”她感觉自己真是幸运,在这样的危难关头,居然能与张良辅惺惺相惜。如果此次她和他能有幸逃走,以后有机会的话,她定会竭尽所能去报答他。
因为金国人怕热,每天都要熬煮大量的解署汤。熬解署汤的重担就落在了他们这些药仆的身上。赵莞因为以前从来没干过什么活,所以对这些一窍不通,好在有韩通在一旁帮着她。
在同一个营帐里与里面的人相处那么久,她发现这韩通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为人热心又开朗,八面玲珑,很多关于金军与大宋的消息都是从他口中得知的。更让她感到庆幸的是,这韩通对她特别好,有什么事都帮着她罩着她。凡是有她的地方就有韩通。
赵莞跟着其他药仆一起给那些士兵分发解署汤,她拿了长长的大勺一勺一勺分舀给排队前来的士兵。由于她女儿身的缘故,她比一般人穿得多,胸部还裹了一层层的缠胸布,她被热得浑身不断冒汗,仿佛整个人都在滴水。这时一个士兵走到她面前,指着她高声命令,“你,送一碗解署汤到百夫长大人帐里去。”
赵莞看了那人一眼,只见那人眼里含着不明所以的轻笑,她心生疑虑,却又不得不服从。她拿起一只碗盛了一碗解署汤便跟着那人朝他口中的百夫长的营帐走去。
待进了帐,那人便退了出去。里面只有一个敝着胸膛懒散靠坐在榻上的男人。
那男人看到她来,慢慢从榻上站了起来。
她低着头将盛了解署汤的碗恭敬地递到他面前,“将军,你要的解署汤。”
那人似笑非笑地扯了扯嘴角,慢悠悠地接过她手中的碗,但他并没有喝,只是把碗放在了桌上,眼睛却一直盯着她看。
赵莞被他盯得心里直发毛。这个人,到底是想做什么?难不成他知道她的身份了?或者已经看出她是女儿身?
喜欢胡马劫请大家收藏:(m.77ks.cc),亲亲看书吧更新速度最快。